技术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Lexsyg释光探测器 | 在地质测年领域应用分享
文章来源: http://doi.org/10.1515/geochr-2015-0045
导语
当19世纪的莱茵河沉积物遇上高级测年技术,一段被泥沙掩埋的河流改造史正被重新书写!德国科学家团队利用lexsyg释光测量系统,精确锁定低能河道沉积物的真实年龄,相关成果荣登国际有名期刊《Geochronology》。这项研究不仅解决了年轻沉积物测年难题,更展现了前沿仪器如何为地球科学打开新的观察窗口。
测年困境:为何百年沉积物成了“时间迷宫”?
河流沉积物如同地质档案,但年轻样本(<1000年)的定年长期面临两大“拦路虎”:
1️、碳十四“失真陷阱”:有机质二次搬运导致测年结果虚高;
2️、石英信号“沉默症”:莱茵河流域石英矿物释光信号微弱,传统光释光技术(OSL)失效。
研究团队大胆转向钾长石矿物,利用其红外激发光释光(IRSL)信号,结合lexsyg系统的精确操控,开启了一场技术突围战。
lexsyg高光时刻:从多颗粒筛查到单颗粒锁定
在弗莱堡大学实验室中,研究团队运用lexsyg智能多颗粒测量系统(图1)完成三大关键验证:
热转移测试:排除矿物热历史干扰;
剂量恢复实验:确认信号稳定性;
信号衰减校正:消除环境辐射影响。
图1. 多颗粒圆盘的IRSL衰变示例和样品RO1-4的剂量响应曲线。
颠-覆性发现:
多颗粒测量的“集体误差”:含100+矿物的样本盘因部分信号残留,导致年龄高估200年(图2);
图2.所有调查样品的多颗粒等分和单次测量的剂量分布图
单颗粒技术的“精确狙-击”:通过单颗粒模块,测得沉积发生于1800-1870年,与历史地图记录的莱茵河人工改道期契合(图3)。
图3. 不同方法的IRSL年龄与根据历史记录重建的时间线的关系图。
科学启示录:lexsyg如何重新定义测年边界?
年轻沉积物黄金标准:单颗粒IRSL技术将误差压缩至±30年,攻克百年尺度测年难关;
技术组合拳优势:lexsyg多颗粒快速筛查+单颗粒精确复检,兼顾效率与精度;
区域适应性突破:钾长石IRSL信号经严格校正后(g值≈2.2%/十年),可替代石英OSL的区域限制方案。
从实验室到生态治理:lexsyg的跨界赋能
这项研究不仅是技术验证,更为河流生态修复提供了时空坐标锚点:
河道演变推演:精确测算沉积速率,预判河道稳定性;
地质灾害预警:识别百年尺度上的泥沙淤积规律;
仪器生态链价值:lexsyg系统从实验室研究到工程化应用的闭环验证。
扫一扫,关注公众号
服务电话:
021-34685181